【精彩南國】蔡銀冰:我在老撾甜苦交織的漢教之旅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19-01-11浏覽次數:33186

         

  經過10多個小時的飛行,坐車前往目的地,陽光從車窗灑到身上,伴着一路上拗口卻有趣生動的老撾歌曲,2013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校友蔡銀冰來到了東南亞鄰國老撾,以漢語國際教育志願者的身份開始了她的漢語教學之旅。隻身一人前往陌生的國家,面對一群外國學生,如何向他們教授漢語,傳播中國文化,工作中又遇到了哪些難忘的事?下面就請跟随記者的筆觸,一起來聽聽她在老撾“甜苦交織”的故事吧。

 

 

“沉浸式”學習克服語言障礙

 

  當蔡銀冰還沉浸在初到老撾的新鮮感之時,一系列問題就向她迎面“砸來”,住宿環境、文化差異、語言交流都讓她慌了陣腳。當時的她,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就是語言交流。因為本身沒有老撾語的基礎,在國内的培訓又太過匆忙,蔡銀冰對老撾語可以說是一竅不通。她所任教的學校是一所老撾的本土學校,全校隻有兩個中國人,導緻蔡銀冰在生活上,有什麼需求也不知道怎樣表達。在課堂上,因為不能直接用老撾語和學生交流,她也總是被調皮的學生“欺負”,有時委屈得回到宿舍偷偷抹眼淚,甚至有一次在課堂上控制不住情緒直接哭了出來。不敢開口,也不敢與人過多交流,兩點一線的生活,蔡銀冰沮喪極了。

 

  從未受過的委屈與壓力堆積起來,仿佛一座大山壓在蔡銀冰的身上讓她喘不過氣來,但她并沒有被壓垮,反而是化“悲憤”為力量。她告訴記者:“在這裡一切都隻能靠自己,隻能努力讓自己在這個純老撾語的環境中學習一門新的語言,逼自己‘沉浸'進去學會這門語言,為了生存,也為了成長。”

 

 

蔡銀冰(左一)參加第十三屆老撾漢語教學研讨會

 

 

  為了讓自己的學習更順利,蔡銀冰決定不再封閉自己,而是勇敢地開口向周圍人學習。“通常在請别人幫忙時,會在心裡默默把别人話裡的關鍵詞記下,如果下次再有什麼需求,就不會這麼手足無措了。”蔡銀冰告訴記者,為了能快速掌握基本的老撾語,她還自費去報了一個老撾語學習班。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雖然學生有時還是會“欺負”她,但很多課堂用語和一些簡單的老撾語都是從二三年級學生那裡學來的,學生們也樂于在課堂上幫她糾正發音。自身的努力加上純老撾語的“沉浸式”環境,使她的老撾語水平有了飛快的提高。任教的第二年,蔡銀冰已經能在日常中與人交流,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都能基本掌握。她認為,“學什麼語言都一樣,隻要掌握了基礎,就可以進行積累,然後再在生活與工作環境中加以運用。”

 

 

助力中華文化傳播

 

  蔡銀冰赴任的第一年,也是她所任教的學校開設漢語課的第一年。這所名為“本格學校”的校園裡,學生有500人左右,老師有45人。而外語老師隻有4名,其中2名來自菲律賓的英語老師和包括她在内的2名中文老師。她一周的課時從19到25個不等,負責9個班,從一年級到八年級都有,從較小年級的孩子到青春期的叛逆孩子都跟着她學中文。

 

 

 

蔡銀冰在漢語課堂上

 

  作為本格學校的首屆漢語志願者,沒有前輩們分享經驗,學生們也毫無漢語基礎,巨大的工作量和各種艱苦的條件,讓她的工作開展起來難度極大。中國和老撾的文化差異更是讓她陷入困境。大概是孩子們天性愛好自由,本格學校的課堂紀律十分散漫,在蔡銀冰的漢語課上,學生們總是随意走動、說笑玩鬧,比如,一個橡皮擦全班一起用,總會出現學生們站起來随意走動傳遞橡皮擦的情況。在中國的課堂上,這是絕對被禁止的。文化的差異讓蔡銀冰的教學管理難以下手,但她還是堅持課堂要遵守紀律與秩序。因此,她嚴肅地向學生說明了課堂的紀律與要求,并表示,這也是對老師的尊重。

 

  作為首屆漢語志願者,艱苦的條件雖然曾讓蔡銀冰陷入過僵局,但責任、希望鞭笞着着蔡銀冰,她始終牢記着自己的使命——要做一名優秀的中華文化傳播者。蔡銀冰身上有着一股倔勁兒,就像當初學老撾語那樣,面對教學上的困難,她選擇積極應對。備課的時候,她會特别針對學生們的年級與知識接受度仔細認真地寫教案,在課堂上,她努力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氣氛。為了能讓學生們更容易吸收所學的漢語知識,她還經常組織一些漢語小遊戲,設置了獎懲制度,這樣一來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與勝負欲,二來也可以讓學習與娛樂并行。在作業方面,為了減少學生們的負擔,蔡銀冰積極鼓勵學生們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并對在課堂上完成作業的學生進行獎勵,多措并舉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蔡銀冰為學生準備的熊貓剪紙

 

  “要有文化自信,要積極傳播中國的文化。”蔡銀冰在實際行動中做出了對這句話的诠釋。在上課時,她會給學生們講解中國的文化禮儀,自豪地向學生們展示并宣傳中國的國寶,準備熊貓剪紙幫助他們加深印象。作為廣東人,蔡銀冰還會時不時地傳播廣東的飲食文化。教學生們唱中文歌,手繪臉譜讓學生們塗色,讓學生用中文說出關于顔色的單詞……蔡銀冰懷揣着一顆愛國之心,使出渾身解數,用輕松和諧的方式努力地傳播着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無時無刻不在展示自己作為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感受文化多彩魅力

 

  初次來到老撾,在與學生們“鬥智鬥勇”的日常生活裡,蔡銀冰也感受到了老撾的風土人情與文化的魅力。提及老撾文化,她印象最深的便是老撾人對佛教的信仰。

 

  老撾人民十分尊重僧人,雙條車(類似皮卡車,貨廂坐人,編者注)的副駕駛位是一定要留給僧人的。有些老撾人民甚至很早起床,在家門前擺放竹編的小台子,放上糯米和小蛋糕,隻為等着僧人路過取走,這也是老撾的“布施”。僧人有時還會“反布施”,也會給百姓回饋一些小禮物。蔡銀冰還介紹道,有一天清晨,她還在學校附近的菜市場看到一排僧人在給店主誦經以“回饋善意”。在去年,她還參與了“宋幹節”,即“潑水節”,體驗了一把在大街上被潑得滿身濕的奇妙與樂趣。

 

 

潑水節上的遊行

 

 

  在老撾度過了近一年半的時間,蔡銀冰感受到了這個國家的魅力,但也發現了一些存在的問題。比如,雖然老撾的教育質量在近年已經提高了很多,但還是與國民經濟挂鈎,有些學校好像将教育當成生意,中小學學生的流動性很大。通過這些問題,她深刻地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一個國家的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隻有在教育方面抓牢了,才會有更進一步的提升。

 

 

蔡銀冰在潑水節上戲水

 

  作為一名漢教志願者,蔡銀冰每天都嘗盡了“酸甜苦辣”,但也樂在其中。在教學上,她意識到老撾的本土學校對漢語教育不大重視,歡樂的課堂背後還是存在着許多中華文化傳播的阻礙,這也引起了她的深思。

 

 

蔡銀冰與學生在一起

 

  “我現在能做的,就是用更多的方式積極傳播中華文化,讓更多人領略中華文化的魅力。”蔡銀冰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志願者加入到漢教隊伍中,共同開辟傳播中華文化的道路,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記者 楊成泓 通訊員 尹向紅)

 

時間:Jan 11, 2019 8:13:00 AM   

錄入者:尹向紅    
XML 地圖